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
学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现设有17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有21000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近2600名研究生 。有1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8个,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学校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形成了大气科学、信息技术、管理经济三大学科群。学校现有2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均位列四川省省属高校前列。
2007年开始,作为实验室实验的扩展和充实,学校在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群开始使用EWB、PROTEL、PROTUS等软件平台开展电工电子类课程课外仿真实验与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为我校学生连续十多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贡献。2010年开始,利用MATLAB、LABVIEW等软件平台开发了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类课程的仿真实验系统,供学生在课下结合相关课程学习进行仿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为配合线上、线下教学和数字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仿真实验系统。同时开发建设了电力系统分析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2020年,在整合已有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以控制工程学院为主,建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中心面向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电气类专业,开设电工电子类、自动控制类、信号处理类、机器人类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形成了虚实交叉和互补的教学新体系。中心本着“能实不虚、虚实结合”,开发建设电工电子、自动控制、感知信号处理、机器人控制等基础仿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开发机电系统工艺生产实训仿真实验、系统性能与功能分析检验仿真实验等,并在相关课程中已开设相关实验项目25项,涉及仪器设备100余台套。极大丰富和扩充了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